TVB官宣将翻拍金庸经典作品《笑傲江湖》
TVB官宣将翻拍金庸经典作品《笑傲江湖》
TVB官宣将翻拍金庸经典作品《笑傲江湖》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上海报道(bàodào)
2010年,《华西都市报》一张名为(wèi)《路灯下的芭蕾》的新闻照片(xīnwénzhàopiān)引发全国关注,照片中姚启凤一家成为“逆境追梦”的象征。2025年6月14日,纪录电影(diànyǐng)《捕光之家》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该片由周洪波执导,以姚启凤(片中“姚姚(yáoyáo)”)的真实经历为基础,讲述她从(cóng)路灯下的草根舞者到国际舞台(wǔtái)的一段旅程,同时呈现(chéngxiàn)父亲病重时一家三口的情感交织,记录下这个普通家庭从追逐舞台高光到捕捉生命微光的心路历程。
首映后,导演周洪波、姚启凤及母亲白女士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对于这部以自己家庭为主角的(de)纪录电影,姚启凤坦言“有一种隔着不同时空跟自己对话的感觉”,很奇妙。小时候的她,在片中曾说过,18岁(suì)的自己要(yào)办一场舞会(huì),邀请爱她的人来看(láikàn)。目前在川音读研(舞蹈创作)的24岁的姚启凤,坦言自己一直处在前行(qiánxíng)的道路上,在向梦想越来越靠近。而她研究生毕业前,就会有一场自己编排的晚会,她一定(yídìng)会做到。
2010年10月9日,成都大慈寺门前,因家境贫寒而无钱上舞蹈培训班的10岁(suì)女孩(nǚhái)姚启凤,每天夜晚在路灯下练芭蕾。摄影:朱建国(zhūjiànguó)
从一张照片到一部纪录(jìlù)电影
2010年10月初,一个小雨的秋夜,昏黄的路灯灯光投射在成都大慈寺小广场(guǎngchǎng)上,热爱舞蹈又无钱上培训班的姚启凤,在父亲的帮助下,将广场护栏当作练功房的把杆,苦练(kǔliàn)芭蕾(bālěi)基本功。这一幕,正好被《华西都市报》记者(jìzhě)朱建国用相机记录了下来(xiàlái),这张新闻照片引发全国关注,姚启凤一家也成为“逆境追梦”的象征。
这则新闻也引起了(le)纪录片导演周洪波的(de)关注。2011年,周洪波导演及其团队开始拍摄姚启凤及(yáoqǐfèngjí)家人,摄制组期间辗转成都、武汉、上海、布里斯班多地,镜头中的全国(quánguó)热点慢慢归于(guīyú)平静但丰富的日常,使该片在时间和空间的大范围跨度上形成了厚重叙事。十年后,姚启凤的父亲病危,他(tā)打电话给导演,希望记录他们一家人紧紧依偎的最后时刻。
纪录电影(diànyǐng)《捕光之家》姚启凤剧照。 图据片方
时间又滚滚向前过了几年,2025年6月14日,作为本届上影节“SIFF纪录(jìlù)”国际展映单元唯一一部(yībù)国产纪录片,纪录电影《捕光之家》举行全球首映。这粒由《华西都市报》一张照片播下的(de)种子,经过姚启凤一家的向阳生长,经过周洪波(zhōuhóngbō)导演及其团队的点滴记录,最后成长为一部真实记录的感人之作。影片中,小时候(shíhòu)的小启凤曾经说,18岁的时候,自己想要(xiǎngyào)举办(jǔbàn)一场舞会,邀请所有爱她的人来看。2020年,片中20岁的姚启凤,虽然没有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但她仍围绕在(zài)自己热爱的舞蹈身边,向着梦想前进。
此外,电影中,十多年前成都(chéngdū)的城市风貌,也一一记录下来。十多年前的大慈寺周边还(hái)在建设中,如今,这里已是成都最繁华的景区之一。人民公园,成都的马路、街道,当时(dāngshí)的人休闲的方式等等,在片中都被(bèi)大量保留。相信会让不少成都看到都觉得亲切和珍贵。
《捕光之家》海报。图据(tújù)片方
这(zhè)不仅是一个人的故事
而是一家人用爱捕捉光的(de)故事
首映后,导演周洪波,及片中两位主角(zhǔjué)姚启凤及妈妈白女士,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专访。谈及拍摄纪录电影(diànyǐng)《捕光之家》的(de)初衷,周洪波坦言,2011年开始,拍摄姚启凤及家人的故事,是(shì)源自彼时澳大利亚一位电影节主席被姚启凤的故事感动后发出的邀请,希望借由(jièyóu)这部纪录片,实现文化的交流。影片呈现的是姚启凤的高光故事,她(tā)在澳大利亚的舞台上表演,赢得掌声。但人生的高光过后,还有更多不一样的东西(dōngxī)要面对,这是周洪波好奇的点:“特别是她说,18岁的时候,想邀请非常爱她的人都来看她的舞台。我想看看(kànkàn)成年之后(zhīhòu)的她是什么样子?她是一个芭蕾舞的明星,还是成为一个普通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轨迹?”于是(yúshì),从2018年到2020年,周洪波又继续记录(jìlù)着姚启凤一家人的生活。
2020年,姚启凤的父亲(fùqīn)病危,他打电话给导演周洪波(zhōuhóngbō),希望记录他们一家人紧紧依偎的最后时刻。病房中,父亲让姚启凤再给自己跳了最后一次芭蕾舞。这(zhè)一幕,让人感动。在周洪波看来,这是一位父亲在即将告别(gàobié)这个世界前,给女儿最后的托举。
十年前拍好的(de)那部片子,名叫《白舞裙》,着眼(zhuóyǎn)在姚启凤的身上。十年之后,姚启凤走上了舞蹈创作的学习之路。加上新素材重新剪辑后,导演周洪波发现,这不仅仅是(shì)姚启凤一个人的故事,还是这一家人用(yòng)彼此的爱去紧紧团结在一起,捕捉光的故事,片名(piànmíng)因此被定为(dìngwèi)《捕光之家》。全片中,给导演周洪波冲击最大的一段,是一直为家庭辛勤付出(fùchū)的姚妈妈告诉其他人“我的女儿可以通过自己(zìjǐ)的努力来改变她的命运”。周洪波说:“我们如何跨越自己的阶层,让自己的孩子能到达更好的地方?姚妈妈在说这段话的时候,是有一股劲儿在的,特别打动我。这是这部片子的支点,支撑(zhīchēng)片子里所有的人物往捕(wǎngbǔ)光的方向去。”
首映当天,是(shì)继2020年纪录电影拍完后(hòu),周洪波与姚启凤及姚妈妈的(de)第一次(dìyīcì)见面。这些年,姚妈妈每年都(dōu)会寄香肠腊肉给周洪波导演(dǎoyǎn),也偶尔就女儿(nǚér)的近况,问问导演的看法。谈及这些年姚启凤的变化,周洪波笑言,小时候的启凤是一个跳舞的小朋友,天真可爱,“现在她会跟我讲片子的结构,讲非(jiǎngfēi)遗传承,她现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年轻人。”对于影片中大量保留的15年前成都的城市风貌,周洪波坦言,非常期待成都观众观影后的反馈。他希望能有机会,到成都来举行电影路演,与成都观众交流。
姚启凤和周洪波导演(右二(yòuèr))。 摄影:张挺
“芭蕾女孩”姚启凤(yáoqǐfèng):
我(wǒ)仍在向梦想靠近的路上
看完《捕光(bǔguāng)之家》,姚启凤内心的感受很奇妙:“有(yǒu)一种隔着不同时空跟自己对话的感觉,能看到小时候的一些事情(shìqíng)跟现在有很多看不到的联系。”比如影片中,在澳大利亚短暂交流学习时,当地跳舞的小舞者问姚启凤,“以后想成为一个芭蕾舞者吗(ma)?”姚启凤当时回答(huídá)的是:“所有舞蹈。”现在,姚启凤是川音舞蹈创作方向的一名研究生(yánjiūshēng),她说:“所有舞蹈我都在学习。”
整部影片中,姚启凤最喜欢的点是(shì),妈妈对自己的很多付出被呈现出来:“以前很多报道(bàodào)都关注照片下(xià)我和爸爸的故事,但是如果没有妈妈的教育,没有妈妈的托举,我是没有办法跟爸爸一起出去的。我也很想要让大家(dàjiā)了解到,妈妈很了不起。”
姚爸爸去世前,曾(céng)对姚妈妈说:“你是很坚强的女人,你要胆子大一点(yìdiǎn),放开一点。”之后(hòu),姚妈妈开起了餐馆,好手艺得到了很多食客的好评。姚妈妈在(zài)餐厅(cāntīng)忙碌的画面,也出现在《捕光之家》中。镜头里的她,比起十年前更成熟、沉稳,是经历了生活的锤炼(chuíliàn)后依然(yīrán)积极生活的模样。回看过去十多年一路的不易,姚妈妈内心有一些沉重,更多的是感谢:“影片记录了我们一家人在这么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了。看到自己的过去到现在,家庭(jiātíng)的变化,孩子的成长,很感谢周导。”
谈及小时候经历“高光时刻”,到如今仍在追梦路上,姚启凤说,现在的(de)生活是自己想要的:“我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一些抱负,想要一种更温柔的追梦方式。”姚启凤坦言,这些年,也有公司找到她,想要签约,送她进娱乐圈:“我更喜欢更沉淀(chéndiàn)一些的方式,让自己的内心(nèixīn)能得到平静。我觉得现在的自己过得(guòdé)好(hǎo)。”
姚启凤与妈妈在路演(lùyǎn)现场。摄影:张挺
影片中,10岁的小启凤曾经说,18岁的时候想要举办一场(yīchǎng)舞会,邀请所有爱(ài)她的人来看。而现在,24岁的姚启凤(yáoqǐfèng),仍走在前行的道路(dàolù)上,向梦想越来越靠近。而她研究生毕业前,就会有一场自己编排的晚会,她说:“我一定会做到。”
至于未来,这部纪录片是否还有可能(kěnéng)继续往下拍,周洪波导演笑(xiào)言,如果能等来投资,他也(yě)很有兴趣开启拍摄:“她一直在创造自己的光,我也很期待看到姚启凤此后的变化。”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